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是我会面向所有环保企事业单位的免费年度技术推广服务,从1991年至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已累计推广先进技术和工程4100多项。为便于相关方使用《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详见关于发布《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的公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入选技术和工程的简介,将陆续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官微和公布。简介内容均由入选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
2021-S-42
工程名称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山亭分局——枣庄市新薛河支流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理处置及生态修复工程
工程所属单位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山亭分局
申报单位
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建设和运行模式
EPC
投运时间
2019年9月1日
工程规模
工程设计底泥处理量:15189.6 m3(水下方),实际完成工程量16135.56 m3(水下方),河段修复面积20000 m2。
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底泥异位处理处置与河道原位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工艺。
底泥异位处理处置按照工作场所分为河道作业区和岸上作业区。按照施工顺序分为河道杂物清除、底泥疏浚、底泥筛分(含泥沙淋洗)、泥浆脱水减容、尾水处理、底泥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等模块,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其中:
(1)河道杂物清除采用人工与机械清理的方法;
(2)底泥疏浚采用工程(干法)疏浚的方法;
(3)底泥筛分采用滚筒洗石机和多级自控筛分系统联合处理,同时进行同步淋洗;
(4)经筛分后的泥浆投加稳定剂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减容;
(5)底泥脱水上清液采用重金属捕集+强化絮凝的工艺方法;
(6)资源化利用:淋洗筛分后清洁砂用于回填河道,脱水泥饼污染物检测达标后用于制砖;
(7)对临时处理场地采用景观绿化进行生态修复。
此外,河道原位生态修复即在工程河段建设6座溢流坝和1座亲水平台,并按设计要求种植水生植物,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运行效果
1.重金属污染底泥治理效果
(1)工程河道底泥原始重金属浓度范围为:
Zn4.02~1075.25 mg/kg,Cd0.05~1.29 mg/kg,Hg0.01~2.75 mg/kg,Ni11.46~351 mg/kg,Cu8.44~283.5 mg/kg;
(2)处理后的底泥,除离心机出泥外,重金属浓度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标准,即底泥重金属浓度:Zn<250 mg/kg,Cd<0.6 mg/kg,Hg<0.5 mg/kg,Ni<50 mg/kg,Cu<100 mg/kg;
(3)离心脱水后的底泥重金属浸出浓度满足《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58.3—2007)标准要求,即底泥浸出液重金属浓度:Zn<100 mg/kg,Cd<1 mg/kg,Hg<0.1 mg/kg,Ni<5 mg/kg,Cu<100 mg/kg;
(4)底泥脱水产生的尾水进入尾水沉淀池,经预处理加药沉淀后排放或回用至水洗系统,处理后的尾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即:Zn<1.0 mg/L,Cd<0.01 mg/L,Hg<0.001 mg/L,Ni<0.05 mg/L,Cu<0.5 mg/L。
本工程清淤底泥经处理,清洁卵石和细砂回填河道,脱水泥饼运送至建材企业制砖,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2. 河道原位修复效果
工程河段修建6座溢流坝,建设1座亲水平台,修复河道面积20000 m2。
新薛河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显著,吸引了小白鹭栖息觅食。
二次污染控制
本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的环节主要有:
(1)疏浚底泥运输至临时处理场地时,底泥散落污染环境;
(2)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置后重金属再次释放。
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二次污染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1)渣土运输严格按照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2)筛分减量后的底泥投加稳定剂并进行脱水减容,泥饼重金属浸出浓度低于国家危险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运送至建材厂制砖,高温烧结亦为对重金属有固定化作用,防止重金属二次污染。
达到的标准或性能要求
(1)回填河道的底泥,重金属浓度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要求。[注:本项目Cu、Hg、Ni执行更为严格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已废止)的二级标准];
(2)建材利用的底泥,重金属浸出浓度执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58.3—2007)标准要求;
(3)经处理的尾水,重金属浓度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标准要求。
运行情况
本工程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定期质量自检、安全生产等制度,设备运行稳定,实现工程施工期间“零事故”。
示范点
(1)本工程采用了模块化的底泥处理处置工艺方法,各技术环节功能定位清晰,便于工程管理和质量把控;
(2)本工程采用了底泥梯级筛分淋洗的技术方法,可实现不同粒径底泥组分的分离,同时可改变各粒径组分的重金属总量,尤其降低大颗粒底泥不稳定态重金属总量,使绝大部分底泥组分的粒径及重金属总量满足不同综合利用途径的要求,可显著提高底泥资源利用率;
(3)本工程在关键设备环节采用了自控仪器、仪表和电动阀门设置,可实现处理过程的自动控制,实时跟踪处理效果;
(4)本工程治理达标的底泥用于回填河道和烧制砖,实现了污染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途径安全性高;
(5)本工程采用底泥异位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工艺,在保证河流水体安全达标的基础上,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
原标题:示范工程 |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山亭分局——枣庄市新薛河支流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理处置及生态修复工程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污泥处置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