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线上直播
订阅更多信息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产品详情
小型医院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报价
小型医院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报价
设备组成
(1)*生化池为使*生化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池内采用间隙曝气。*生化池的填料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高度为2.0米。这种填料具有不易堵塞、重量轻、比表面积大,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并且易于检修和更换,停留时间为≥3.5小时。
(2)O级生化池A/O生化池的填料采用池内设置柱状生物载体填料,该填料比表面积大,为一般生物填料的16~20倍(同单位体积),因此池内保持较高的生物量,达到高速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目的。曝气设备采用鼓风机及微孔曝气器,氧的利用率为30以上,有效地节约了运行费用。停留时间≥7小时,气水比在12:1左右。
(3)沉淀池污水经O级生化池处理后,水中含有大量悬浮固体物(生物膜脱落),为了使出水SS达到排放标准,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来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设置1座,表面负荷为1.0m3/m2·hr。沉淀池污泥采采用气提设备提至污泥池,同时可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将污泥部分提至*生化池进行污泥回流,增加O级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提高去除效率。
(4)消毒池消毒池接触时间为30分钟。消毒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投加量为4-6mg/L。经过生化、沉淀后的处理水再进行消毒处理。
(5)污泥池污泥池有效容积8m3,沉淀池污泥用空气提升至污泥池进行常温消化,污泥池的上清液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再处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清理方法可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入污泥底部进行抽吸外运即可。
(6)风机房、风机风机设在风机房内,设有消声器,因此运行时噪声符合环保要求。
(7)提升泵提升泵采用抗堵塞、撕裂型WQ潜污泵,具有排泥能力强、无堵塞,能有效通过直径10mm的固体颗粒。调节池提升泵采用两台,分工作泵和备用泵,水泵的启动受调节池浮球控制,浮球开关由全密封的玻璃结构的构成,外部泡沫塑料作载体,浮球根据调节池液位分三只,受控制柜控制。
(8)风机风机采用生产的产品,型号为HC-25IS,该风机噪声小,使用寿命长。系统工艺中采用风机进行鼓风曝气在24小时内交换使用。当调节池水泵停止时,风机间隔2小时曝气0.5小时,每台风机运行24小时自动切换一次,该过程均由控制柜控制。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触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悬浮污泥下沉至池底从而使之从水中去除保证较好的出水水质
2、沉降至底部的污泥并自动返回至接触氧化床以维持接触氧化床的污泥浓度。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高效模块化生物处理设备,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便,集成化高等优点
系统控制方案: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和高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同时也为了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本设计仪表与自控系统选择当今技术制造的、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保持其技术性、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能的产品,同时,还充分考虑经济适用性、尽量节省投资。
设计中自控系统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资源共享”的原则,仪表系统遵循“工艺必须、计量达标、实用有效、免维护”的原则,符合当前工业自动监控系统发展趋势,能实现全厂工艺参数及设备运行的集中监测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设计中既考虑操作、管理水平的性,也考虑高新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在保证生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投资,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能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
控制系统按控制规律分为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数字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本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选择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将当今网络通信与管理的概念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它用现场总线这一开放的、具有可互操作的网络将现场各控制器及仪表设备互连,构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同时控制功能*下放到现场,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护费用。
电缆敷设及电缆头制作
⑴ 在电缆敷设前要充分熟悉图纸,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电缆施工顺序表和编制剖面排列图,以防止电缆施放不当而交叉。
⑵ 电缆敷设采用托滚人工抬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统一指挥,不得扭曲和损伤电缆。电缆要随放随整理,随固定,保证整齐美观。
⑶ 电缆的型号、电压等级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对电缆逐盘进行外观检查,测试其导通性和绝缘电阻,做好记录,同时对各盘电缆进行平衡,以避免中间接头或减少电缆零头。
⑷ 电缆应以配电室为起点,先远后近,分区分片敷设。
⑸ 电缆敷设过程中的余量应适当,不宜绷紧,终端头应预留有备用长度1—1.5m,及时栓好标志牌,锯断口有密封防潮措施。
⑹ 电缆在水平桥架内敷设时,应用PVC电缆扎带固定,在垂直处桥架内敷设时应用卡子固定。
⑺ 电缆的排列,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但在含有35KV高压电缆引入柜盘时,为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可由下而上配置。
⑻ 电缆在普通支架上敷设,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敷设,电力电缆不宜超过2层,控制电缆不宜超过3层。
⑼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其中间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⑽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一侧支架上,按紧贴的三角形排列,应每隔1m用绑带扎牢,单芯电力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铁磁回路,应采用非磁性夹具。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