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线上直播
订阅更多信息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产品详情
90m3/d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我公司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过处理池,处理池由下往上依次为曝气区、过滤区和清水区;曝气区设有曝气器,过滤区设有过滤层,清水区设有出水口,分别在曝气区、过滤区和清水区水平设置一组加热棒,加热棒分别和地热管道连接。
其中,所述一组加热棒至少为一根,根据处理池的大小可适量增减加热棒的数量。
使用时由于管道和地热管道连接,使污水温度达到零度以上,不会冻结,污水处理器正常运作。
90m3/d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工艺设计
(1)生化池处理能力复核
经复核计算,近期现状A2/O生化池能够满足本工程建成后处理要求,远期现状A2/O生化池处理能力相对较弱,考虑进水水质达到远期设计水质时,在不增加生化池容积,对于BOD、COD、氨氮等的消除可通过于生化池缺氧区、好氧区内增设填料,来增加生化系统内的微生物总量,提高生化系统的容积负荷,增加污泥龄,减小污泥负荷,提高生化处理能力。
(2)二次提升泵房
功 能:结合现状污水处理厂高程复核,增设泵房,将生化段出水提升,以便满足后续深度处理过程水力流程要求。
设计流量:Qmax=5417m3/h=1505l/s
结构类型:钢筋砼
设计数量:1座
平面尺寸:14m×7.6m
池 深:4.4m
(3)高效沉淀池
功 能: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将絮凝反应池出水进行固液分离,排除剩余污泥, 进一步去除二沉池出水中的TP、SS 等污染物。
设计流量:Qmax=5417m3/h=1505l/s
结构类型:钢筋砼
设计数量:1座,分2组
平面尺寸:36.2m×28.4m
池 深:7.6m
设计参数:
单组设计流量 Qmax=2708m3/h
表面负荷(高峰流量) qmax=12.0m3/m2•h(按斜板投影面积)
表面负荷(平均流量) qmax=9.26m3/m2•h(按斜板投影面积)
有效水深:6.5m
(4)反硝化深床滤池
功 能: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SS、BOD、COD 等,补充充足碳源,实现*反硝化,去除二级出水中TN,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优点:
1)污泥沉降性能好,无污泥膨胀问题,出水水质好,并具有一定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运行稳定,管理简便。
(2)设计水深可以较大,可以减少曝气池占地。
3)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轻搅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
(4)系统可操作性强,可严格控制出水水质。
(5)运行管理经验成熟。
实用方便、结构合理、紧凑,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好,易操作管理,经济实用,能够对污水起到的有效的处理,同时也能起到经济效益,设有排泥口,排泥口上设有门通过旋转排出异物,本实用新型能将水中细菌、病毒、重金属过滤和杀灭,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可用于家庭用水的重利用。
各反应器的功能
1、厌氧反应器
原污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本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2、缺氧反应器
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为原污水流量);
3、好氧反应器——曝气池
这一反应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处进行。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反应器。
4、沉淀池
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预处理技术
总结脱硫废水特点可知,水质成分复杂,并且回收处理难度较高,基于此,应选用适合的预处理技术,以便为接下来的工序运行起到铺垫作用。
预处理技术具有多样性,其中,应用频率高的当属软化预处理技术,具体指的是二级沉淀软化法,沉淀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化学沉淀和混凝沉淀,化学沉淀即适量添加药剂,如碳酸钠、石灰乳,借此减少无机垢,但化学沉淀法稳定性较差,至今尚未发现成功工程案例。
混凝沉淀即添加适量混凝剂,待絮凝体形成、沉淀、分离操作后去除杂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去除大体积悬浮物,但仍停留小体积悬浮物,并且处理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受水质波动影响较大。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