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线上直播
订阅更多信息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产品详情
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玻璃钢材质的壳体耐腐蚀,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在氧化池添加电解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污水净化程度,污水处理高效节能,我公司能为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原水水质,不同的用水标准,不同的设备设计出*的方案及技术方案咨询服务。
分散式污水处理是相对于污水的集中处理而言的,主要是指将污水进行原位处理,以达到排放或者回的标准。我们平时所说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实就是集中式处理系统,他将划定的排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后,通过网系统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集中处理。集中处理方式中,市政网的投资占到污水处理投资的60-70%,如果某个地区比较偏僻,且其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小,将其污水也接入网的话,网部分投资可能过大,这个是时候就可以对这部分污水进行单独的处理,相对于大规模的集中处理,这部分污水的处理就是分散式的处理。还有,比如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低,但是水污染问题又迫在眉睫,这个时候分散式处理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以一个村子为例,村子里边居住相对集中的若干家庭的污水可以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那么住的比较分散的就可以采用一家一户的处理方式,具体的技术比如有土地处理系统,包括渗滤系统,人工湿地,还有生态沟渠,一体化的小型生物处理系统等等,这些技术投资低,运行管理简单,而且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适合农村地区使用。
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
(1)调节池施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区域,并在相应的施工区域用挖掘机挖掘至设定的深度形成调节池,然后将调节池的侧面和底面分别进行夯实处理,再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0~15cm;
b、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调节池的内部搭设加强板筋,然后在调节池内安装第二输水管,使第二输水管的端口与调节池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小于25cm,并在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抽水泵,接着将第二输水管固定在调节池的内侧面上;
c、然后在抽水泵的上方20~30cm的位置安装过滤网,使第二输水管贯穿过滤网,并将贯穿位置用铁丝进行固定,接着在过滤网的上方通过支撑架安装搅拌粉碎装置,使搅拌粉碎装置与调节池进行固定连接,保证搅拌粉碎装置的底端与过滤网之间保持10cm以上的间距;
d、最后将污水的源头通过进水管与混流槽进行固定连接,并在混流槽上引出第输水管,使第输水管的出水端位于调节池内支撑架下方20cm的位置,然后将其与调节池的侧壁进行固定;
(2)缺氧池施工
a、待调节池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的水平方向,且距离调节池1~1.5m的位置开挖缺氧池,缺氧池的深度与调节池的深度相等,分5次开挖,每次开挖的深度均相等;
b、待整个缺氧池挖掘结束后,用夯实机对缺氧池的内壁和底面进行夯实处理,在靠近调节池的侧面上用手持式夯实机进行夯实,然后沿着缺氧池的底面和侧面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缺氧池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c、最后通过吊装机将密封罩吊运至缺氧池的上方,并沿着缺氧池下放至距离池口0.5m的位置,通过人工扶持密封罩,将密封罩安装至设定位置,密封罩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再将第二输水管的出水口安装至靠近调节池一侧的通孔内,将其连接的缝隙处进行密封处理;
(3)膜生物反应池施工
a、待缺氧池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和缺氧池的水平方向,且距离缺氧池1~1.5m的位置进行膜生物反应池的开挖,膜生物反应池的开挖深度与缺氧池的深度相等,分5次挖掘,且每次挖掘的深度相同;
b、待整个膜生物反应池挖掘结束后,用夯实机对陌生给反应池的内壁和底面进行夯实处理,再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膜生物反应池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c、然后在靠近缺氧池的侧面上距离顶端30~50cm的位置开设渗水孔,同时在膜生物反应池内靠近缺氧池的一侧安装回流管,回流管上安装有回流泵,并将回流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密封罩上的通孔内;
d、接着在膜生物反应池的底部铺设输泥管,输泥管的竖直段固定在膜生物反应池的侧壁上,且安装有抽泥泵,位于底部的输泥管上均匀设置有吸泥孔,然后在底部输泥管的上方安装输气管,输气管连接鼓风机,鼓风机固定在膜生物反应池的顶端外侧,最后在输气管的上方且距离输气管20~30cm的位置安装分离罩;
工作原理:
污水进入格栅池进行初步过滤,除掉污水中较大的杂质后,经提升泵提升进入间歇式曝气池,经间歇式曝气池间歇曝气,从而去除污水中的部分COD、SS和N-NH3,减少后续MBR反应池的压力。污水经MBR反应池的曝气氧化过程后,通过出水管排出的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的排放标准。MBR池的污泥部分回流至间歇式曝气池,从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可使整个设备产泥量大大减少。
操作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过进水管进入初滤调节池,首先在引流座的引流下,污水依次经过水平的初滤板完成初步过滤,大杂质过滤在初滤板上方,经过一端时间的使用,通过两端的气压缸收缩,初滤板在转轴的支撑下向下转动直至与折叠导板接触,此时大杂质在倾斜的初滤板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初滤板落入折叠导板一侧通过排杂口收集,排杂完毕,两端的气压缸伸长,初滤板回复至水平状态,然后在初滤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调节污水pH值、水温以及曝气;
步骤二:通过第水泵将初滤调节池抽入到厌氧池中,往厌氧池中加入厌氧菌,利用厌氧菌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温控循环箱的储水槽内的加热电阻工作对内部水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热泵工作往内层的换热管注入循环热水,通过换热管和内层的换热对厌氧池的污水进行温度调节,当换热管内热水温度降低时重新回到储水槽内进行加热利用;
步骤三:厌氧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循环口进入膜生物反应池,通过膜生物反应器在自吸泵的作用下对膜生物反应池内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和对泥水进行分离,抽取获得中水排放到中水池,鼓风机鼓入空气,污水中的泥土等杂质落入膜生物反应池底部的旋转顶座上,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旋转顶座逆时针转动,泥土等杂质转动的同时被挡座阻挡,泥泵工作通过吸嘴对挡座阻挡的泥土等杂质输送到污泥池,同时第二水泵将膜生物反应池底部的未处理*的污水重新输送到厌氧池,循环重复处理。
工艺设施简要说明
格栅井(砼)
格栅井设置于调节池内污水源头进水一端,设计考虑节约用地和投资。
格栅井内设置人工格栅,通过人工格栅拦截去除生活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固体、纸屑,保护水泵及后续管路系统不被堵塞。采用碳钢人工格栅,格栅井尺寸为1000×600×1800mm。并在格栅井上设置盖板,防冻。
调节池
在整个处理系统中设置了污水调节池。通过调节池设置,能充分平衡水质、水量,使污水能比较均匀进入后续处理单元,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减少处理单元的设计规模。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和水质波动带来的影响。在调节池内设置潜水搅拌泵,防止发生沉淀现象,同时可以起到水质均衡的作用。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水泵将根据液位自动开启。
调节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10小时,有效容积50m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设二台WQ10-8-0.75型潜水排污泵,一用一备。
缺氧池
由于污水中的有机成分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设计采用生物膜法。
因为生活污水中有机氮含量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出现,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指标,因此在接触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NO2-、NO3-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解氨氮值。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