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线上直播
订阅更多信息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产品详情
WSZ-1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一、产品概述
WSZ系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处设有格栅,还包括与集水池自流连通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和污泥池,所述缺氧池的填料上挂有兼氧微生物膜;所述好氧池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所述好氧池的填料上挂有细菌生物膜,所述沉淀池为竖流式/旋流式沉淀池,所述消毒池为旋流反应池。还包括泵水系统、供风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
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填料为弹性立体填料。
调节池和缺氧池之间还设置有与管路并联的厌氧池。
好氧池包括一级生化池和二级生化池。
好氧池包括设置于池底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风机和与风机连通的设置于池底的管道。
好氧池采用弹性立体填料的填料比表面积200m2/m3。
二、污水处理工艺:
交替式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工艺可提高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该工艺由一个交替缺氧/厌氧反应池和内置膜过滤单元的好氧池组成。通过好氧池底部回流污泥流向的改变,使得两个独立反应器(A和B)内依次形成缺氧和厌氧环境,实现同步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脱氮,及好氧吸磷、硝化、去除BOD等过程。好氧反应器进行连续曝气减缓膜污染的进程,延长清洗周期。该工艺对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67.4%和94.1%。
WSZ-1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三、污水处理方案
污水首先在预处理单元经过厌氧预处理,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进入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进行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不全的硝化反应为后续步骤提供满足比例要求的氨氮和亚硝氮,最后通过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将污水中的氨氮及其不全氧化物还原成N2,进行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后排出满足排放标准的水。
进一步地,污水在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内采用连续微曝气处理的方式,使空气与污水充分混合,然后进入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进行污染物的去除。
进一步地,连续微曝气的气水比为3-4。
进一步地,污水在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内采用间歇微曝气处理的方式后进入垂直流湿地处理单元,使污水在垂直流入的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混合,起到再次曝气的作用。
进一步地,间歇微曝气的气水比为7-9,间隔时间为50-70min。
进一步地,预处理单元内污水的反应停留时间为10-12h。
进一步地,设计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水力负荷范围为0.5-4.5m3/(m2.d),保证污水有合适的停留时间。
进一步地,设计人工湿地处理单元水力负荷范围为0.1-1.5m3/(m2.d),保证污水有合理的反应时间。
进一步地,污水从预处理单元的底部进入预处理单元,以分散进水的冲击力,减少进水时的水体紊动,提供预处理单元的厌氧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预处理单元的污水以溢流方式进入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利用重力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均匀分布于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的下面部分。
进一步地,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缓冲槽与处理单元主体部分通过隔板一隔开,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的污水采用虹吸管利用虹吸原理无动力地排入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缓冲槽,且虹吸管的入水口位于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的底部,出水口不低于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的卵石层的顶部,保证微曝气毛细渗滤处理单元的水量不低于其卵石层,使底部经过间歇微曝气的污水先通过虹吸管排入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且每次排水都抽取一定的高度,因此上部污水以递进关系逐级往下推移,达到不全曝气的目的。
进一步地,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隔板一上设有透水孔以使污水从透水孔进入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处理单元主体部分。
四、技术参数
一、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相关参数
MLSS是具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吸附在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以及无机物(Mii)这四者的总量。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一般膜池MLSS控制在10g/L,缺氧池MLSS为6.5g/L,厌氧区MLSS为5g/L,好氧区稳定在8.0g/L
二、污泥泥龄(SRT)
不同污泥龄(SRT)参数对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有着紧密关联。同时SRT计算时需考虑对膜污染的控制,短SRT有利于提高PAOs的竞争优势,在SRT为10 -15h,系统除磷性能均较高。所以不同厂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SRT也是差异的。
三、回流比
膜池向好氧区、好氧区向缺氧区、缺氧区向厌氧区的回流液比例分别控制在300~500%、200~300%、100~200%。
四、水力停留时间(HRT)
硝化和反硝化效果与HRT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过短的HRT难以保证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具体HRT时间的设置需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来确定,常规M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HRT区间一般是10-12小时。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