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线上直播
订阅更多信息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产品详情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接启动法
特点:直接将待处理废水引入反应器,同时投加一定量的厌氧污泥,使反应器逐渐进入稳定运行状态。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的启动方式,适用于废水水质较为稳定、可生化性较好的情况。
操作要点:
污泥接种:接种的厌氧污泥量一般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 10% - 30%,污泥的活性和浓度对启动过程有重要影响,应选择活性高、沉降性能好的厌氧污泥。
进水负荷:启动初期,进水有机负荷不宜过高,通常控制在 0.5 - 1.0kgCOD/(m³・d),然后根据反应器的运行情况逐渐提高负荷。IC厌氧反应器厂家定制
监测与控制:密切监测反应器内的 pH 值、温度、沼气产量、出水水质等指标,确保 pH 值维持在 6.8 - 7.8 之间,温度保持在中温(30 - 35℃)或高温(50 - 55℃)范围内。
分步启动法
特点:将启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针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控制和调整,逐步提高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这种方式适用于废水水质复杂、对反应器运行要求较高的情况。
操作要点:
水解酸化阶段:首先将废水引入反应器,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较短,使废水在反应器内进行水解酸化反应,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酸和醇类等。此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水解酸化菌,为后续的产甲烷阶段创造条件。
产甲烷阶段:在水解酸化阶段运行稳定后,逐渐降低 HRT,增加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使产甲烷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群,开始产生大量沼气。同时,根据产甲烷菌的生长特性,严格控制反应器内的环境条件,如 pH 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负荷提升阶段:当产甲烷阶段稳定运行后,开始逐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每次提升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为 10% - 20%,并观察反应器的运行状况,如沼气产量、出水水质、污泥性状等,确保反应器能够适应负荷的增加。
接种颗粒污泥启动法
特点:接种颗粒污泥启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具有启动速度快、污泥活性高、沉降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但颗粒污泥的获取相对困难,成本较高。
操作要点:
颗粒污泥选择:应选择粒径均匀、结构紧密、活性高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在 0.5 - 5mm 之间。同时,要确保颗粒污泥的来源可靠,无毒性物质和重金属污染。
接种量:接种量一般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 20% - 30%,具体接种量可根据废水水质和反应器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启动过程控制:接种颗粒污泥后,开始进水调试。启动初期,进水负荷较低,一般控制在 1 - 2kgCOD/(m³・d),然后随着反应器的运行情况逐渐提高负荷。在启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反应器内的上升流速,避免颗粒污泥流失。
共代谢启动法
特点: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可通过添加易降解的共代谢底物,促进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代谢,从而加快反应器的启动过程。
操作要点:IC厌氧反应器厂家定制
共代谢底物选择:选择合适的共代谢底物是关键,一般选择与难降解有机物结构相似或能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物质,如葡萄糖、甲醇、乙酸等。
添加量控制:共代谢底物的添加量应根据废水的水质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含量进行调整,一般添加量为废水 COD 的 10% - 30%。
启动过程优化:在启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废水的处理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共代谢底物的添加量和进水负荷,逐步提高反应器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能力。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