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物测定仪影响测定因素有哪些?
悬浮物(Suspended Substance,简称SS)是悬浮在水体中、无法通过0.45μm滤纸或过滤器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物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
悬浮物测定方法有滤膜过滤法、滤纸过滤法、离心分离法、重量法(计算法)及定性分散分析方法等。采用滤纸、滤膜或石棉坩埚、玻璃砂心坩埚过滤后烘干称重,滤纸、滤膜的孔径大小不同,也可能因截留量差异而会引入误差。
比较常用的测定方法为重量法(GB11901-89标准)需要用到称量瓶、孔径为0.45um的滤纸及相应的滤器
测定的原理:
水质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u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我们通过用真空泵进行抽吸过滤,将悬浮物截留在滤膜上,烘干后,通过重量差的形式将水样中悬浮物的量测出。
悬浮物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或其他液体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浓度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环保、水利、医药、农业等领域,成为评估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测量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几点是悬浮物测定仪误差的主要因素。
样品的取样方式和处理方法
悬浮物测定仪通常使用体积法来测量悬浮物浓度,因此样品的取样方式和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取样时未充分搅拌样品,或出现堵塞故障等问题,都会导致测量偏差。
测量仪器的精度及使用方法
悬浮物测定仪需要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如不合适的使用方法或不正确的校准,都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因此,正确使用和定期维护设备都是很重要的。
测量环境的影响
测量环境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可能直接影响测量准确性,也可能对测量仪器本身造成损坏。
样品中悬浮物的特征
悬浮物样品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都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悬浮物的种类和来源多种多样,在测试前应先处理好样品,根据检测要求调整悬浮物样品的处理方法。
测量所用指标的选择
悬浮物测定仪通常涉及多个指标,如浑浊度、色度、悬浮物浓度等。根据不同的测试需要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测量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的重要关键之一。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